四月維夏,五月鳴蜩。“維夏時節”既至,大學生們的“畢業季”也就越來越近了。這個季節開始的一個標志,是一年一度的五月四日青年節。
“畢業季”,總是“就業季”。就業乃民生之本,大學生——推而廣之——青年人的就業,更是本中之基。而如今,我們希望除了“就業季”,“畢業季”更能翻開一頁新章:“創業季“。貫穿這個五月,黃浦區一年一度的“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周”也將拉開帷幕。在這里,我們將為創業者們奉上“黃浦創業服務三部曲”:
前奏:恰創客少年——創客篇
間奏:創春色滿園——園區篇
華彩: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周——主題活動篇
“創業帶動就業”曾是就業形勢趨緊、壓力巨大時的破題之招。但今天,我們不再將創業簡單視作一個就業難題的“解法”。
我們思忖,創業——尤其是青年人的創業,本身對社會意味著什么,且將給一個城區帶來什么;而對創業理想、創業規劃、創業行為的成就,又需要各方來做些什么。我們自然要提到這句已然耳熟能詳、深入人心的號召: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。
創業是要激活創新之魂,而創業也應當是創新點子落地、化繭成蝶的一種方式。這方面,上海自有傳統,黃浦更是這個傳統的發祥點。今天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“科創中心”這個大背景下,鼓勵創新、鼓勵創業,正式上海建“科創中心”的題中之義,也是城市永葆活力的題中之義。
顯然,這意味著上海是“各類人才”的舞臺:既有高精尖。也有數目巨大的草根凡人。“草根”不等于“矮矬窮”,相反,“草根”里往往蘊藏著意料之外的能量和驚喜。這就看整個社會,尤其是政府,以有沒有發現的眼光,二有沒有培植的耐心,三有沒有扶持的能力。
今天的青年人不缺創業的激情,甚至不少人也不缺創業的資本。他們更需要的是環境,簡而言之,一個能夠容許他們正向“折騰”的環境。只要在法律法規、社會倫理框架內,管理者不妨襟懷放寬一些,膽子放大一些,讓那些暫時不名一文的年輕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拼勁去“折騰”,成功了特別好,失敗了也沒關系。多一些“愛折騰”的創業者,這個社會就多一些生機勃勃的活力。